《古谣谚》一百卷,由清杜文澜所辑,共引书达八百六十种,收入了先秦至明代的谣谚三千三百余首,而且逐首引述本事,注明出处,遇有疑难还能加以考解。 谣谚大多出自民间,反映了当时人民对社会的认识,特别是对当时政治的看法。而谣谚的流传,又直接影响到当世和后代诗歌创作的发展。从这个意义说,《古谣谚》一书则是研究我国历史和文学的重要资料。
命运是很难改变的,特别是那种传承的命运! 一张意外出现的诡异照片,让赤荣飞走上了解密之路。 父亲的失踪,真假母亲的谜团,那个和他一模一样的人,神秘的五彩神石?背后的一切是谁在操纵? 遗落部落雷泽是古代文明的遗留,还是“神”的安排!越靠近谜团,却离真相越来越远……
虚古战场莫名开启,远古不为人知的秘密掀开了神秘面纱,三界的平衡也逐渐被打破,他在人,神,妖三界之间将会如何自处?是被命运巨轮碾碎,还是彻底掌握轮回长生之谜,傲立于三界之巅?万年前究竟隐藏了何等惊天之谜?乱象已现,谁主沉浮?苍生霸主,舍我其谁!
古小说佚文集。鲁迅校辑。共辑录先秦至隋代古小说三十六种。收罗宏富,且加以校勘,为研究唐代以前小说的重要参考书。编入1938年版《鲁迅全集》第八卷。 《古小说钩沉》是鲁迅先生于1909年秋至1911年底辑录的古小说佚文集,共收自周至隋的散佚小说36种。该书的取材来源广泛,有见于《汉书·艺文志·小说家》著录者,有见于《隋书·经籍志·小说家》著录者,有见于《新唐书·艺文志·小说家》著录者,有见于上述三志“小说家”之外著录者,还有不见于史志著录者。书中引用及用以参考的古书共80种左右,所辑内容非常丰富。鲁迅先生对材料的取舍非常审慎,而且重视去伪存真,务求有科学依据。本书最早编入1938年版《鲁迅全集》中,后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入全集单行本“著述之部24”,鲁迅全集出版社于1939年出版。单行本的版本还有:大连光华书店1947年版,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版。
张岱在《自为墓志铭》中谈到他著有《快园道古》一书,但未见有刊本行世,有人认为它已经散佚。不久前,我们有访书过程中,在绍兴市鲁迅图书馆发现了它的清抄本。其中有张岱的《快园道古小序》,还夹有其乡人董金鑑在一九0八年写的《快园道古序》。从清抄本因避讳而减笔的“玄”、“胤”、“弘”分析,可断定它抄于乾隆年间或稍后。至于自序后盖有“张岱之印”、“天孙”二印,虽与北京图书馆藏张岱手稿《朗琯乞巧录》中二印完全相同,但应是后人在抄写时所加盖。 《快园道古》是一部仿《世说新语》的著作,资料广博,内容繁富,文笔简炼,诙谐嘻笑随处可见。书中内容涉及明代社会的各个方面,尤多张岱及其亲属、先世,和一些名人文士的佚事,可资研究张岱和当时社会的参考。
小说者,班固以为“出于稗官”,“闾里小知者之所及,亦使缀而不忘,如或一言可采,此亦刍荛狂夫之议”〔2〕。是则稗官职志,将同古“采诗之官,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”〔3〕矣。顾其条最诸子,判列十家,复以为“可观者九”〔4〕,而小说不与; 所录十五家〔5〕,今又散失。惟《大戴礼》引有青史氏之记〔6〕,《庄子》举宋钘之言〔7〕,孤文断句,更不能推见其旨。去古既远,流裔弥繁,然论者尚墨守故言,此其持萌芽以度柯叶乎! 余少喜披览古说,或见讹舛,则取证类书,偶会逸文,辄亦写出。虽丛残多失次第,而涯略故在。大共琐语支言,史官末学,神鬼精物,数术波流;真人福地,神仙之中驷,幽验冥征,释氏之下乘。人间小书,致远恐泥〔8〕,而洪笔晚起,此其权舆。况乃录自里巷,为国人所白心;出于造作,则思士之结想。心行曼衍,自生此品,其在文林,有如舜华,足以丽尔文明,点缀幽独,盖不第为广视听之具而止。然论者尚墨守故言。惜此旧籍,弥益零落,又虑后此闲暇者尟,爰更比辑,并校定昔人集本,合得如干种,名曰《古小说钩沉》。 归魂故书,即以自求说释,而为谈大道者言,乃曰:稗官职志,将同古“采诗之官,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”矣。
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皇帝,比秦始皇还早了2000年; 她是称霸西南的鱼凫国女王,骑着双头蛇游历天下。 亡命天涯,只如一场度假! 地球上,只能有一位共主,唯有权势相当者,方有资格相爱相杀。 Ps:下面进入正式版简介:不周山不是一座山,它是上古宇宙大联盟的天空母舰!大禹王之子夏后启打造的九鼎是九艘航空母舰,每一艘代表一个部族;而古蜀国,则是一艘超级天空母舰…… 娲皇造的第一个人是谁?黄帝为何一定要将嫡长子分封蜀山?泰山封禅里隐藏着什么惊天大秘密?娲皇如何凭借一己之力治理笼罩全球的雾霾和爆表的PM2.5?古蜀国密码将一一为您揭晓。 这是一本颠覆您的价值观和想象力的科幻小说——欢迎各种脑洞大开的批判和辱骂……
功過格之書,其來尚已。周濂溪先生云:「正初學入德之門。」邵堯夫先生云:「可以扶經翼傳。」楊龜山先生云:「指點善惡,歷歷醒人,讀之如聞清夜鐘。」朱晦翁先生云:「四書為理,此格為條,初學不可一日不置案頭。」蓋古之君子,未有不從繩趨矩步,日積月累,而克底於有成者也。乃近世悠悠,瞀焉罔覺,甚者非笑而詆毀焉。或則半信而半疑焉;或亦心識其然,因循而廢閣;或又始奮而終怠焉。嗟乎!斯學之棄置於天下也久矣!為是者有本有原,不明其理、不信其事之過也。夫理,幽而難知也;事,顯而易見也。攷之往古,而有其事焉。其事可傳,其理可傳也。採之近今,而亦有其事焉。其事不誣,其理誠不可誣也。就其不誣而可傳者,以為不誣,而不必盡傳之。概以與吾黨共信而明之,則余功過案之輯,所以不病其瑣,而又不虞其漏也。說在乎陳眉公之序世史矣!其言曰:「史者,古今之大帳簿也。」夫作善作惡,小德小過,總之皆上帳簿之人也。二部童子,日游夜游,並世所稱臺彭司命,皆記帳簿之人也。上而天帝,下而閻羅,算帳簿之人也。陽報陰報,降殃降祥,結帳簿之時也。而予則間錄其帳簿所傳一二宗,以為天下後世一稱述者也。戒之戒之!鬼神在上,本心難欺。入聖入禽,無非在我。為善縱未必得福,世無可不為之善;為惡縱未必得禍,世無可為之惡。而況為善則必得福,而可有不為之善;為惡則必得禍,而可有或為之惡耶!凡我人斯,庶共勉之。康熙九年二月宜興史潔珵題於貽穀堂
这是我收集的一些好的书,相信一定对有志向道的人有所帮助